Education Philosophy 教育理念
 
2010年9月出任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校長,心蘊發展學校的夢想,很期望在新土壤建立專業團隊,共同建立全人教育理想藍圖,協助學生成長,使成德智俱備,情理相融,愛己成人,勇於承擔,欣悅生命,胸懷萬里的健康「川」民,充份體現東華三院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著重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得到平衡發展的辦學理念。
 
生本教育

我相信每個學生接受教育是基本的,它不單只是知識的傳遞,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教化砥礪,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薪火相傳,永恆不滅的祝願!

 

我深信每一個人是獨一無二的,都應受到尊重,分享愛與智慧。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能力,青少年若能在正面積極的環境中成長,建立對生命的價值信念,面對生命的衝擊及挑戰時方能屹立不倒;每個人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作恰當的判斷及行為。學校是青少年探索與建立自我的重要平台,每一所學校應致力提供一個完善學習環境,因應學生的個別特質,培養其自學能力,建立積極的價值觀,達至全人發展,自我實現。我期望由「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踏往「社會」的同學們能領接這個神聖的使命,作「大地的管家」,對個人、家庭、社會與世界有責任與承擔,這亦正是學校的教育信念及老師們的願景。

 
學習新機遇
我相信每個學生有學習能力,在適切的安排下,做中可學,想中可學,發現新知識新觀點。在他們的起點,自主學習,建構知識,享受學習的喜悅,誘發更強的學習動機。
 

近年閱讀了<<世界是平的>>一書,一個嶄新的世界觀展現眼前。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能帶領新一代的青少年面對未來的要求和挑戰。鄭燕祥教授倡導一種新的教育範式轉變,從「場所為限」的傳統範式轉向教育的全球化、本土化和個人化的「三重化範式」。如果我們期望在我校畢業的青少年最終成為有責任感和能夠獨立思考的公民,有國際視野,具備判斷、學習和創造能力;積極的價值信念,中英兼善,良好的溝通技巧、充滿自信、能夠承受壓力,對個人、家庭、社會及世界有責任與承擔,要是這樣學校應提供怎樣的課程?學生是教育的中心,除價值信念的培養外,學習也是教育的核心。學校要透過課程設計,及提供不同的學習經歷,發展學生潛在的多元智慧,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研究、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創造,以能走終身學習之路,不然學習動機低及學習能力弱是必然的結果,因為我們教的不是他們需要的,更遑論切合2020或2030年代的社會需要。

 
學生牧養方向

我相信生命與生活相連,生活與生命教育是學生全人成長的起點,學科知識的分野是我們強行分界,生活就是整體,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堅信生命有望、有愛、勇敢結伴前行。

 

眼見在社會急劇發展的過程中,青少年在成長中遇到不少的困難及挑戰,特別是家庭功能的失調及價值信念的滑坡,容易令青少年迷失方向,學生質素下降是學校的普遍現象。近年在價值教育及學生成長工作方面致力營造以家庭氣氛為基調的校園文化,以關愛尊重、力行仁愛及克盡己責為學校的倡導核心價值,期望學生在愛與被愛的環境中成長,對生命抱有信念和希望。